编辑名称:lyp2021-07-14
来源:
中学美德教育有何时代意义?善上若水,以德为先,我们的中学教育也应该以美德教育为先,只有先教会孩子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习,将来成为一 个有用的人,那么中学美德教育的重要性?赶紧随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中学美德教育有何时代意义?
美德教育的时代背景
新世纪以来,人类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表明全球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开始进入以科技教育为基础的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才能显得尤为必要,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和责任能力的培养。推进四个全面的今天更应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缺乏对民族优良美德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因此,在新环境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重塑民族之魂,重振精神,以此加强中学生的美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德育建设的当务之急。
美德教育的本质内涵
1.美德的含义:在心理学上,美德的概念是指: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美好品德,包括勇气自信,乐于助人等,是至高至纯至善的人性结晶。在社会道德含义里,美德则是一种大众所普遍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感是美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2.美德教育的含义:是一种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指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为使成员自觉遵守其道德行为规范,履行对群体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道德影响,使群体成员达到社会群体所制定的道德标准和要求的道德实践活动。在西方国家中的学校德育大都指道德教育,而我国的中学德育泛指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
中学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立志勤学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探索立志的重要性。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东汉的刘向则认为“志、心之所以向也”,指出志向是人生的永恒目标。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立志勤学是中华学子亘古永恒的主题。在迎接科技革命浪潮的今天,加强对中学生的立志勤学教育,培养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高尚志向,进而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2.艰苦奋斗教育。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刻苦奋斗,写下浓墨重彩的人生篇章。忍辱负重,费劲千辛万苦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耗尽毕生精力,往西天取得真经的玄奘法师;不避风险,不惮虎狼,不计程期,走遍大半个中国,完成中国第一部山水游记的徐霞客。以优秀的民族榜样力量作为指引,加强对中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对于培养他们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有着弥足珍贵的示范意义。
3.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忠贞爱国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歌可泣的报国之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使命感、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因此,对中学生的爱国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而且还可以克服一部分中学生崇洋媚外的心态,杜绝西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象的滋生,这是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障。
4.道德规范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而“仁、义、礼、智、信”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风范。由此可见,道德规范教育从来都是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如“缘木立信”,“羔羊跪乳”,“不耻下问”,“孔融让梨”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德育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着眼于树立中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情操和历史使命,其中最根本的则应该是教育学生“修身”。而加强中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塑造中学生的理想品格,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二)美德教育对于当代中学教学的启示意义
1.潜移默化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中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充分发挥主观意识来加强传统美德的日常影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德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课本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暑期实践里的尊老爱幼传统;主题班会中的奉献精神等;这些美德都能最大限度地点化学生。这对于中学生的美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2.环境优化法。通过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促成良好的家风、校风和社会之风。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开展中学生的德育评估工作,提高德育成绩的比重,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性格。
3.知行合一法:中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技能理论的传授,而应该是成熟人格的塑造。因此,对于中学生的教育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传授他们知识技能,而是力求他们达到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即指理论认知与人的实践的相互统一。把传统美德内涵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如系列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认知能力,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4.言传身教法。“为人师表”,老师不但在美德教育中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同时也要知道身教重于言传。深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在中学美德教育中发挥老师的率先垂范作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估,让师德成为美德教育的方向保障。让老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明灯。
总之,这就是关于中学美德教育有何时代意义?中学美德教育的重要性的全部内容,记得关注小编了解更多详情哦。